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用车有道 > 交通驾驶 > 正文

老调重弹:日系车真的不安全?

  【汽车大世界 交通驾驶】日系车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国内舆论中十分尖锐的一个争论焦点,被说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定论。其实,在比较懂车的群体中,日系车的安全性早有定论,但日系车到底安不安全的话题时不时还会被拿出来炒一下。

    很奇怪的一点是,国内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认知和国外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被指着鼻子骂不安全,是日系车在中国遭遇的一个“区域性”问题,因为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鲜有人把不安全的帽子套在整个日系车头上,最多不过是针对碰撞测试成绩较差的部分车型。


    所以,笔者今天再炒一把日系车安全性的冷饭,不求一锤定音,只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全面的认识。

汽车安全,保护人还是保护车?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个基础的概念,就是大家理解的汽车安全,到底是针对车内乘客的保护,还是针对车子本身的保护?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废话,保护好车子,车内的人自然不就得到保护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

    以美国、欧洲乃至我们本土的碰撞测试机构为例,在测试正面碰撞时(包括100%正面碰撞和小范围重叠偏置碰撞),它们对一辆车碰撞安全性的主要判定标准就是看乘客舱是否出现明显变形,至于车头的变形程度,和最终测试成绩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

    也就是说,在正面碰撞时,如果A车的车头变形十分严重,但乘客舱结构保持完好,且车内假人各关键部位受损较轻时,这辆车的测试评分就不会低。相反的是,如果B车碰撞后车头变形比A要小,车辆整体碰撞后比A车看起来要完整,但乘客舱变形比较明显,那么B车的测试评分就肯定不如A车。


    虽然测试方式各有差别,但上述这套标准在全球各地的测试机构都是通用的,说明它确实可以比较合理地反映出不同车辆在现实状态下的安全性。而我们平时在网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看到碰撞事故时,经常会以车头或者车尾的变形进行判断,而忽略了乘客舱的状态,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其实,仅从车辆乘客舱来判断安全性也是不全面的,而乘客所能接触到的所有部件的结构和设计,例如座椅、安全带、气囊、方向盘等等都和安全息息相关。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就是汽车安全保护的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车子。

    有的时候为了保护乘客安全,汽车甚至需要“牺牲”自己,以不影响人的部位尽量吸收掉碰撞的能量,将乘客所遭受的冲击降至最低。这就是日系车企经常强调的“吸能设计”,而实际上,如何吸能是所有车企都要研究的重要安全课题,不管是日系、德系、美系还是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都逃不开吸能这个原理。

日系车为何常在碰撞测试中得高分?

    我们知道,目前全球几家比较权威的碰撞测试机构主要包括欧洲E-NCAP、日本J-NCAP、美国NHTSA和IIHS、以及中国C-NCAP等。实际上,在这些机构的碰撞测试中,日系车经常能够获得高分,例如美国的IIHS测试,本田、丰田、斯巴鲁都属于测试成绩的第一梯队。

    而在国内的C-NCAP测试中,丰田威驰、卡罗拉本田飞度、马自达昂科赛拉等紧凑车和小型车都有着五星评级。和其它车系相比,日系车在大众眼中虽然比较省油,但也常被指责车身轻、铁皮薄,用料不足,且不谈日系车现在是不是真的就比其他车系要轻,但就是大家眼中这样的日系车,为何能屡屡获得碰撞测试的高分呢?


    其实,认为车身钢板越厚就越安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与钢板等外部安全相比,车身结构才是一辆车的“骨骼”,支撑着车辆的完整性。把车身想象成一个由钢架构成的铁笼,钢架上“贴”上一层铁皮进行覆盖,那么这个铁笼是否安全耐撞,可以说完全取决于钢架的强度,而和铁皮没有多大关系。

    真正需要在铁皮上下功夫的,应该是用来保护重要人物的防弹车,而对于针对交通碰撞事故的家用车,我们应该把焦点集中在钢架的强度和结构设计上。铁皮够不够厚,大家甩甩车门、敲敲车身可能就知道了,但是钢架强度如何,普通人很难进行判断,所以,部分日系车企近两年也开始煞费苦心,举行各种公开的碰撞测试,希望以实际效果来解释自身的安全理念。


    广汽本田去年就公开做了一次小角度偏置碰撞试验。所谓25%偏置碰撞,是美国IIHS在2012年实施的一项新的碰撞测试环节,当年就把不少本来成绩不错的车型撞地“灰头土脸”。本田在偏置碰撞中表现优异的秘密是其称为“ACE”的兼容性车身构造,能够在偏置碰撞中起到抵御撞击、吸能和保护乘员舱的作用。

    今年一汽丰田也举办了一场汽车安全主题活动,由高校学者、专家和赛车手阐释了汽车安全的原理和丰田的GOA车身技术。总体来讲,不管是本田的ACE还是丰田的GOA,其核心追求其实是相同的。如前文所述,缓冲吸能与整个车体的刚性构造并不矛盾,其位于车体的前端和后端,相对“软”;而位于中央的乘员舱框架结构则尽可能做得坚固。

    这种构造的优势很明显:遭遇碰撞时,车辆前后端的吸能结构将最初、最猛烈的冲击力以形变形式吸收掉,将施加至乘员舱框架结构的力降至最低。简单来说,只要乘员舱框架不变形,即便车头或车尾都“撞烂了”,车内人员依然是相对安全的,这就是丰田、本田在碰撞测试中常获高分的原因。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一句,笔者并不是说所有日系车都有较高的安全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实有一些日系车因为国产化减配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也有一些日系车型在国外碰撞测试中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一辆车究竟是否安全,还要看看具体车型的表现,而不是简单以某系或某个品牌一言概之。

安全口碑差,日系车能怪谁?

    笔者从事汽车媒体多年,有一个明显感受:许多同行在自己买车或者推荐别人买车时,比较倾向于日系车。那么为什么国内消费者仍然有很多人对日系车抱有偏见呢?除了政治与民族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

    相对而言,汽车媒体对汽车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些。通过国外的安全和质量评分可以看到,日系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不输于其它车系,甚至韩系车近两年的可靠性口碑也常常名列前茅。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程度依然较低,国民对汽车的认识相比国外消费者相对初级,这样就很容易将一些表面现象误认为本质。例如某欧系车企工程师就曾做过一次踩车门的表演,并以此得出该品牌用料足,安全性高的结论。这种论调不久就被其它的媒体一举击破,证实这不过是一场毫无科学根据的作秀。

    然而,缺乏相关知识的普通消费者对这种作秀就很容易相信,因为它们非常直观,一眼看起来似乎无可辩驳。而平时这种似是而非,但表面浅显易懂的作秀层出不穷,耳濡目染之下,消费者对不同车系的认识逐渐就根深蒂固起来。

    但是,日系车被扣上不安全的帽子,也不能怪国内消费者。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本来就是车企自己需要根据当地国情,长期不懈、认认真真来经营的一项事业。当消费者存在误解和偏见时,没有人会主动帮你来辟谣,只有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才能逐步获得认可。这方面,前些年日系车企之前有点消极,没有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过,近两年日系车企已经逐渐加强了对自身安全性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真正的安全理念。但要彻底扭转原有的印象,日系车要做的还有很多。
日系车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国内舆论中十分尖锐的一个争论焦点,被说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定论。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